2021年6月17日,由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主办,湖南省抗癌协会、湖南省肿瘤医院承办,再鼎医药协办的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全国第十八届学术大会妇科肿瘤维持治疗高峰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湖南长沙举办。会议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授课和讨论,为广大妇瘤同仁带来一场学术盛宴。


1.jpg



开场


为指导和规范卵巢上皮性癌的维持治疗,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CGCS)于近日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发布了《中国卵巢上皮性癌维持治疗指南(2021版)》,同时,指南还附有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委会卵巢癌维持治疗决策树小程序,能够更加便捷地指导临床医生将指南应用到实践中。


会议首先举行了《中国卵巢上皮性癌维持治疗指南(2021版)》暨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委会卵巢癌维持治疗决策树发布仪式。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吴小华教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周琦教授、辽宁省肿瘤医院王丹波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师前教授和《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编辑部魏正强主任等出席发布仪式。


2.jpg

《中国卵巢上皮性癌维持治疗指南(2021版)》发布仪式暨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委会卵巢癌维持治疗决策树发布仪式


3.jpg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主编魏正强主任寄语


魏正强主任讲到,《中国卵巢上皮性癌维持治疗指南(2021版)》是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委会今年推出的另一重磅力作,集结了国内专家多年的智慧与经验,汇总了国内外诸多的研究证据。指南发表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和认可,为推动我国妇科肿瘤事业的发展并与国际前沿接轨做出贡献。未来,我们将继续鼎力合作,谱写中国妇科肿瘤防治的新篇章。


4.jpg

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小华教授致辞


吴小华教授讲到,近年来,卵巢癌维持治疗尤其是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内开展的研究也登上了国际会议/杂志的舞台,受到世界的瞩目,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目前国内已有四种PARP抑制剂上市,每种药物有不同的不良反应,为了更加规范地指导如何减轻或处理这些不良反应,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委会着手制定《PARP抑制剂不良反应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并于今天举办启动仪式。


5.jpg

《PARP抑制剂不良反应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启动仪式


吴小华教授、周琦教授、王丹波教授、张师前教授等出席启动仪式。


第一篇章 策略先行之中外对话

6.jpg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刘继红教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邹冬玲教授主持。


Mansoor Mirza教授:The development of maintenance therapy in Europe and role of PARP inhibitors in ovarian cancer

8.jpg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医院首席肿瘤专家Mansoor Mirza教授详细介绍了卵巢癌维持治疗在欧洲的发展历程,包括卵巢癌一线维持治疗和铂敏感复发卵巢癌维持治疗的有关进展。Mirza教授指出,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使卵巢癌治疗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卵巢癌管理逐渐走向慢性病管理,为越来越多的患者带来获益。


中外对话

9.jpg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高雨农教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尹如铁教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邹冬玲教授结合临床实践与文献报告提出了十分深刻的问题,围绕卵巢癌基因检测、一线维持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以及PARPi after PARPi等话题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医院Mirza教授在线上进行了对话和讨论,令广大听众受益匪浅。


张国楠教授:2021卵巢癌维持治疗新进展

10.jpg

四川省肿瘤医院张国楠教授介绍,卵巢癌维持治疗已从化疗和贝伐珠单抗全人群治疗发展到PARP抑制剂精准个体化治疗。2021年SGO大会和ASCO大会发布的NORA研究及其亚组分析结果,填补了中国人群研究较少的空白,且对不同人群亚组也做了详尽的探讨,奠定中国卵巢癌PARP抑制剂临床治疗基石。此外,PARP抑制剂和其他药物的联合治疗已有一定成果,但仍在探索之中,PARP抑制剂未来可期。


讨论及问答

11.jpg

河南省肿瘤医院王莉教授、天津市肿瘤医院王珂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师前教授参与本次讨论,强调了临床实践中对药物有效性、安全性、可及性的全面考虑,同时也应考虑患者的基线状态、基因突变状态等情况,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对于中国PSR卵巢癌患者,尼拉帕利基于体重和血小板计数的个体化起始剂量可以在确保疗效的同时,有效改善安全性。


第二篇章 精准诊疗之规范指导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周琦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吴令英教授主持。

12.jpg


周晓燕教授:基因检测精准指导晚期卵巢癌维持治疗

14.jpg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周晓燕教授介绍,基因检测能够增加对卵巢癌的理解,推动卵巢癌的精准治疗。推荐所有卵巢癌患者进行基因检测,以指导用药、预测风险、优化治疗。目前卵巢癌BRCA1/2、HRD检测意义已经明确,相关检测方法与结果判读也逐步完善;HRR检测及其意义仍需进一步的研究验证。临床医生和病理医生应紧密沟通,共同解决肿瘤精准用药存在的问题。


温灏教授:2021中国卵巢上皮性癌维持治疗指南介绍

15.jpg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温灏教授对2021中国卵巢上皮性癌维持治疗指南的更新要点进行了全面、详尽的介绍,包括新增指南推荐级别及其代表意义、细化生物标记物检测推荐、一线维持治疗推荐更新、新增一线维持治疗的选择路径、铂敏感复发维持治疗推荐更新、新增铂敏感复发卵巢癌维持治疗的选择路径和PARPi不良反应管理的内容更新。此外,指南还同时发布了卵巢癌维持治疗决策树,有助于进一步指导和规范卵巢癌的维持治疗。


讨论及问答

16.jpg

山东省立医院李长忠教授、云南省肿瘤医院杨宏英教授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和研究数据就有关卵巢癌维持治疗指南的更新和基因检测指导临床实践发表了十分有见地的意见,引发大家的思考,同时也对卵巢癌基因检测的相关研究更加期待。


第三篇章 精研求索之维持探索


辽宁省肿瘤医院王丹波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林仲秋教授主持。

12.jpg


王静教授: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维持治疗探索

19.jpg

湖南省肿瘤医院王静教授介绍,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对女性健康危害极大,在现有临床诊疗方案上,维持治疗探索意义重大。王静教授带领大家分别回顾了近年来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维持治疗的有关尝试和研究进展,指出相较于发展迅速的卵巢癌维持治疗,其他现有妇瘤维持治疗进展较为缓慢,尚未成体系。希望未来有更多研究结果发表,以指导临床用药,为更多妇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郑虹教授:低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维持治疗探索

20.jpg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郑虹教授介绍,低级别浆液性卵巢癌与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差异较大,应区别对待。既往研究显示,内分泌维持治疗可使LGSOC患者获益,NCCN指南也推荐LGSOC患者化疗后进行内分泌维持治疗。但LGSOC患者维持治疗临床研究尚不充分,目前有两项研究值得期待,分别为MATAO研究和NRG III期研究,其它治疗如MEK抑制剂也可以看到与靶点相关的疗效,亟待进一步探索。


讨论及问答

21.jpg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力教授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蔡红兵教授对低级别浆液性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尤其是化学治疗和维持治疗的进展和挑战进行了总结,使大家对以上话题有了更加深入、准确的认识。


22.jpg

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小华教授总结


吴小华教授表示,本次会议邀请了国内外著名妇科肿瘤专家,就妇科肿瘤新观念、新技术、新进展进行了深入探讨,针对临床和基础研究热点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在此,谨代表组委会感谢各位讲者、讨论嘉宾、主持,以及线上线下的观众朋友们对本次会议的支持。希望本次会议能为大家带来一些前沿信息,帮助大家打开视野和思路。 


精彩花絮

23.jpg

2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