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风清气爽。2021年9月24日,经过精心策划与积极筹备,2021北京妇科微创高峰论坛、第十六届全国妇科微创诊疗理论与实践论坛、北京医学会妇科内镜学分会学术年会、京津冀妇科内镜协同发展促进会学术年会以及第十二届全国妇科微创理论与实践护理论坛在北京拉开帷幕。
9月24日当天,会议设置手术直播专场一个和学术讲座专场两个,分别进行全天的手术演示和学术报告。妇产科在线作为大会媒体/技术支持之一,为您带来会议精彩报道。
学术讲座
李奇龙教授:Concepts to Achieve High Disease-Free Survival in Laparoscopic Radical Hysterectomy for Cervical Cancer
台湾长庚纪念医院李奇龙教授介绍,由于HPV疫苗的接种和宫颈癌筛查的普及,早期子宫颈癌变得更加常见。对于早期宫颈癌的管理,可以手术或放疗,针对其手术治疗,李奇龙教授讲到,早期宫颈癌的手术治疗逐渐演变为更加个体化的治疗,以实现保留生育能力(宫颈切除术)、降低发病率(减少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前哨淋巴结活检、保留神经的手术和加快恢复(MIS)等目的。对于宫颈癌的手术方式,LACC研究为宫颈癌腹腔镜治疗敲响警钟,但改善患者结局的关键方法在于早期检测、手术标准化、无瘤原则、先进仪器、及时的辅助治疗以及最重要的是合格的外科医生。
Sergio Haimovich 教授:The Pseudocapsule and Hysteroscopy Myomectomy
西班牙巴塞罗那德尔马大学医院Sergio Haimovich教授从宫腔镜的发展讲起,指出经过近45年的发展,宫腔镜的设备更加先进,推动了手术方式的改变和宫腔疾病诊治方式的变革;宫腔镜的使用更加便利,从手术室到门诊都可实施。Sergio Haimovich教授结合形象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了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操作方式,并分析了肌瘤切除对子宫内膜的影响和保留肌瘤假包膜的重要性。他表示,保留肌瘤假包膜能够减少组织损伤,减少手术并发症和术后粘连的发生,并能够改善妊娠结局。
Luis Alonso Pacheco教授:Classification of Uterine Anomalies:Role of Hysteroscopy + 3D US
西班牙马拉加Quirónsalud医院内镜中心Luis Alonso Pacheco教授从子宫发育异常的分类讲起,结合大量的超声影像资料为大家形象地解读了不同类型的子宫发育异常的形态和超声表现。Luis教授指出,3D超声可获得冠状面图像,在一张图片里同时显示子宫外轮廓和宫腔影像。3D超声对子宫畸形和正常宫腔的诊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3D超声和宫腔镜在子宫腔的评估中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联合使用这两种技术可以更加准确地诊断子宫发育异常。
华克勤教授: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及其长期管理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华克勤教授指出,子宫内膜异位症(EM)应被看作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制定终身管理计划,以最大化药物治疗为目标,避免重复的外科手术。EM复发的高危因素主要有:内膜碎片大多经左侧输卵管逆流进入盆腔,容易聚集在局部而不随腹腔液进行循环而分散,易导致复发;双侧卵巢EM都易复发,而且双侧卵巢均受累表明疾病发生了进展;阴道直肠隔型EM手术困难,难以彻底性切除。EM再次手术对卵巢储备功能伤害更大,还无形中增加了患者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因此,EM手术应当更加谨慎,术后应考虑使用激素治疗延长手术治疗带来的获益。
王玉东教授:LRH的无瘤原则——no look,no touch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王玉东教授指出,LACC研究中宫颈癌腹腔镜根治性子宫切除术(LRH)患者结局较差的原因可能与CO2气腹、器械、举宫杯、肿瘤组织取出方式、医生手术技能等因素有关。尤其是医生手术技能与患者总生存率(OS)成正比,其LRH手术量越多,经验越丰富,患者生存结局越好。此外,患者的肿瘤分期、复杂程度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适宜的病人和熟练的医师是实施LRH的必要条件。在器械方面,有报道称,无举宫器+阴道封闭可避免肿瘤播散,有利于改善预后。在手术解剖方面,王教授分享了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打坎儿井式的独门技巧,详解了术中输尿管间隙的处理。
周怀君教授:腹膜后肿瘤的诊治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周怀君教授介绍,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是起源于腹膜后腔非特定脏器的一类肿瘤,涵盖了数十种组织学类型和生物学行为异质性很强的肿瘤,加之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和多见的巨大瘤体,给相关治疗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腹膜后肿瘤的管理,影像学随访适用于小的、无症状的良性腹膜后肿瘤,大的或有症状的肿瘤、恶性的和具有恶性潜能的肿瘤应该手术切除。大多数腹膜后肿瘤是通过开腹手术进行切除的,但最近的研究证明了腹腔镜下切除良性腹膜后肿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安全和完整的手术切除,可以缓解症状、明确诊断,保证良好的长期预后和低复发率。
吴大保教授: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之肠道问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吴大保教授强调,手术是卵巢肿瘤治疗至关重要的环节,理想的肿瘤细胞减灭术(达到R0)是手术的终极目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生存。卵巢癌发生肠转移的类型包括浅表转移、深层浸润和大面积肠壁受累(占最多数)。肠转移可引起肠梗阻,是卵巢癌死亡的重要原因;若不切除肠转移病灶,患者1年内死亡率高达40%~50%,而切除肠转移病灶的患者死亡率降至10%,生存率也有所提高。肠道手术应尽可能保留肠道功能,慎重选择广泛肠道切除术。吴大保教授讲到,肠转移病灶手术应牢记四个关键词:剥除、切除、吻合、造瘘,需深刻理解其背后的含义。
刘开江教授: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研究新进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刘开江教授指出,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率低,在淋巴结清扫方面存在过度治疗的情况,并且系统清扫淋巴结还可能会导致诸多并发症,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困扰。前哨淋巴结(SLN)指原发肿瘤淋巴引流区域发生癌细胞转移的第一站淋巴结,反映肿瘤淋巴结转移状况,是首先考虑切除而且不能被忽略的淋巴结。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切除能够减少并发症,保留淋巴结也有益于维持免疫力以及后续相关治疗。前哨淋巴结的染色方法有同位素染色、物理染色、电子染色和荧光染色。刘开江教授分别介绍了几种染色方法的优缺点和最新的研究进展,并结合自身经验分享了SLN切除的有关技巧和要点。
程文俊教授:外阴恶黑诊治进展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程文俊教授介绍,外阴恶性黑色素瘤是女性生殖系统较罕见的恶性肿瘤,发病原因不详,多因发病部位隐蔽且缺乏早期症状而延误诊治。外阴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局部色素改变最为常见,多发生于阴蒂和小阴唇。根据病灶部位分为中线型和侧位型。AJCC分期是目前唯一经前瞻性研究证实与外阴恶性黑色素瘤复发及生存期密切相关的分期系统,是女性外阴黑色素瘤无复发生存期(RFS)的最重要预测因素。手术治疗是外阴恶性黑色素瘤的首选治疗方式,采用外阴局部广泛切除术,手术切缘应距离病灶至少1cm,深达尿生殖筋膜。
任琛琛教授:生育力保护之卵巢肿瘤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任琛琛教授讲到,妇科恶性肿瘤发病呈年轻化趋势,目前约3%~17%的卵巢癌发生在生育年龄女性。卵巢癌的治疗在努力延长生存期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对患者生育力的保护及保存(FSS),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但FSS为年轻妇科肿瘤患者提供了生育机会的同时也提高了复发的风险。任琛琛教授指出,选择FSS时需全面评估病情,同时联合妇科肿瘤、妇科内分泌、生殖医学等多学科协作诊疗,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最大程度降低复发风险,改善生育结局。具体实施时,要注意与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沟通、充分知情,权衡风险和获益。
牛菊敏教授:腹腔镜下应用网片的侧方悬吊术
沈阳市妇婴医院牛菊敏教授介绍,盆底重建的手术是指通过吊带、网片、缝线等将阴道穹隆和宫骶韧带悬吊固定于骶骨前或骶棘韧带可承力的部位。手术入路可经阴道、经腹腔镜或经腹完成。牛教授分别介绍了骶骨固定术、骶棘韧带固定术、高位骶韧带悬吊术等几种术式的适应证和存在的不足,并重点介绍了子宫侧方悬吊术(Dubuisson术式)。她讲到,子宫侧方悬吊术(Dubuisson术式)是将T型网片,缝合固定于子宫下段及宫颈前方和阴道前壁。网片两侧翼在圆韧带后方腹膜外行走,终止于髂前上棘垂直线上4cm、外3cm处的腹壁皮肤切口,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无网片侵蚀等优点。
朱兰教授:子宫托临床应用适应证及相关热点问题
北京协和医院朱兰教授表示,盆腔器官脱垂(POP)和压力性尿失禁(SUI)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子宫托主要用于症状性盆腔器官脱垂(无论程度、部位),是POP的一线治疗方法。子宫托更适合年老及不能耐受盆底修复手术的POP患者或继发神经管疾病的POP患者。其拓展适应证包括运动性压力性尿失禁、POP术前等待、有局部溃疡准备POP手术患者放置子宫托帮助溃疡愈合;宫颈短导致的宫颈机能不全可在孕28周前使用子宫托防止流产及早产。此外,放置子宫托还可用于动态描述尿路和膀胱的功能,预测POP实行盆底修复手术后新发尿失禁功能。
杨清教授:宫角妊娠的临床诊治和分析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杨清教授介绍,宫角妊娠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与炎症、生殖器官畸形、宫腔操作史、腹部手术等因素有关。随着人工流产术、清宫术等手术操作的增多,发病率有所上升,发生于IVF-ET术后的病例也逐渐增多。其特点表现为宫腔镜下可见病灶,患侧宫角均匀膨隆突出。治疗方案包括超声介入(监测)(负压吸引术或药流)、宫腔镜手术(宫内可视系统)和腹腔镜手术(腔镜联合、微创手术等)。在选择治疗方案时的出发点应是以最小的创伤、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为准则,方式可微创化、多样化。杨教授表示,早诊断早处理可使宫角妊娠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失败率下降。
娄阁教授:复发转移宫颈癌的治疗进展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娄阁教授介绍,复发转移宫颈癌普遍预后差、生存期短,需要更有效的治疗。由于宫颈癌具有免疫原性,免疫治疗对复发性宫颈癌有较好的效果。免疫治疗的形式包括增加机体免疫功能、治疗性疫苗、抗肿瘤单抗、调节T细胞功能和过继免疫治疗。研究显示,对于PDL1表达阳性的复发转移宫颈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有效率达到10%~20%,但免疫联合治疗效果高于单药治疗;免疫联合免疫、抗血管生成、放化疗等药物具有研究前景。对于孤立病灶,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后可进行手术切除。
张松英教授:欲生育妇女子宫疾病的治疗和管理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张松英教授针对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和子宫切口疤痕憩室三类子宫疾病的管理策略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张教授指出,子宫肌瘤的治疗要重视术前评估,利用超声、MRI、宫腔镜等对肌瘤充分评估和分类,确定肌瘤与肌层、内膜和浆膜层的关系。宫腔镜下冷刀切除系统可避免内膜损伤。子宫腺肌症可能影响IVF结局,病变程度严重者妊娠结局差。对于子宫腺肌症合并不孕症者,可以根据患者情况和生育意愿选择药物治疗、保守性手术、辅助生殖技术和HIFU。子宫切口疤痕憩室可通过宫腹腔镜联合手术进行修复。
张健教授:子宫憩室宫腔镜整复术后解剖学指标与再次妊娠结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张健教授指出,宫腔镜剖宫产切口憩室(CSD)整复术是否增加再次妊娠时子宫破裂风险目前国内外尚无定论。既往国内外研究显示宫腔镜CSD整复术可改善妊娠率,不良产科结局发生率低。宫腔镜CSD整复术可改善月经淋漓症状及增加残余肌层厚度(RMT),宫腔镜术后妊娠率升高可能与此相关。相较于CSD修补术(腹腔镜、阴式等),宫腔镜CSD整复术具有创伤小,费用低、住院时间短、安全性高、恢复时间短、术后1月即可开始备孕等优点。对于有生育意愿的CSD患者,再次妊娠结局值得进一步探索,需要更大样本量的研究进一步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孙静教授:v-NOTES手术困难病例分享
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孙静教授介绍,经阴道内镜手术(v-NOTES)将外科微创手术理念与内镜技术相结合,也是阴式手术技术与单孔腹腔镜技术的结合。v-NOTES的优点主要体现在手术微无创、术后迅速康复、美观;扩大了阴式手术的适应证,可灵活转换术式:纯阴式、单孔、多孔等;缝合方式灵活,可以更多地保护卵巢功能和更好地关闭肌瘤瘤腔,防止再妊娠子宫破裂;对于全子宫切除患者,可以减少宫旁组织与子宫下段部位能量平台的使用,降低了膀胱、输尿管电损伤的风险。v-NOTES的难点体现在入路建立困难;手术种类局限;视野局限;操作困难。孙静教授通过讲解4例特殊病例的手术视频进一步加深了大家对v-NOTES的认识。
林俊教授:宫腔镜手术中的几个争议与共识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林俊教授围绕:① II 型粘膜下肌瘤手术方式,②>5cm I 型粘膜下肌瘤的处理,③用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④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预防再粘连的手段,⑤宫颈预处理的不同方法,⑥冷刀与能量器械等宫腔镜手术存在的六个争议问题进行了深刻的讨论,并总结了业内的有关共识和建议。林教授指出,粘膜下肌瘤手术方式的选择需要考虑患者的生育要求、肌瘤的大小、单发或多发、突向宫腔的程度,术者擅长的技能等因素。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应谨慎选择宫腔镜检查。宫腔粘连术后及时复查并干预有助于预防再粘连的形成。
吴小华教授:卵巢癌一线化疗进展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吴小华教授讲到,各种化疗药物的替代、给药方式的改变没有根本改变卵巢癌预后的现状。①化疗联合新药:PARP抑制剂联合卡铂+紫杉醇一线及维持治疗显著延长PFS,治疗相关AE未增加;②剂量密集型化疗:JGOG 03016报告这一方案能延长PFS,但是未得到后续随机临床试验研究验证;③腹腔化疗:尽管多项研究显示腹腔化疗能延长OS,但由于毒性增加、应用不便、导管并发症等因素,未得到广泛应用。铂类联合化疗目前仍是卵巢癌一线化疗的“标准”,紫杉醇联合卡铂是首选方案,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铂PFS相当,具有一定安全性优势。
王国云教授:子宫内膜异位症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王国云教授表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早期诊断仍然是该疾病诊治中的难点,导致了不同程度的延迟诊断。而内异症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延迟诊断使疾病的诊疗难度进一步增加。手术不是内异症诊断的唯一手段,临床诊断应结合症状评估+患者病史+妇科检查(双合诊和三合诊并重)+影像学评估综合评判,将内异症视为一种“综合征”。王教授表示,内异症的早期诊断是实现内异症“三级预防”向“二级预防”的关键突破点。通过临床预测工具的使用,让更多的患者能够及时诊断,另外现阶段尚未建立临床精准的标志物,各类研究还需要大样本验证,同时期待更新更准确的预测工具。
邓成艳教授:AMH对妊娠:举足轻重或不过尔尔
北京协和医院邓成艳教授介绍,抗缪勒管激素(AMH)的水平随女性一生的不同阶段不断变化,侧面体现了女性生殖系统随年龄的变化情况。AMH主要由次级卵泡、窦前卵泡和直径<8毫米的小窦卵泡分泌颗粒细胞产生,其水平与窦卵泡数量明显相关,能更准确地反映卵泡池的耗竭程度,进而预测出女性性腺功能的衰退。AMH能够抑制原始卵泡募集(启动),减少卵泡消耗,同时也抑制小窦卵泡的FSH依赖性生长。AMH能间接反映卵巢储备功能,敏感性高,是理想的检测指标。但AMH低=卵巢储备功能降低但≠生育力降低,可作为年轻女性决定生育时机的参考。
王晓红教授:宫腔粘连分离术后辅助治疗新方法探讨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王晓红教授介绍,宫腔粘连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专家共识推荐术后使用雌激素、防粘连凝胶、留置宫腔物理屏障、增加复查频率,可以降低术后宫腔粘连再发风险。新型的PRP宫腔灌注、组织工程与干细胞技术是非常有前景的预防宫腔粘连复发、促进内膜修复、改善妊娠结局的新方法。王教授所在课题组开展的研究显示术后不同剂量雌激素与妊娠结局无显著相关性,建议使用小剂量(2mg/d)雌激素治疗;术前雌激素水平与妊娠结局呈负相关关系,建议手术时机选在雌激素水平小于100pg/ml时,可能获得更好的术后临床结局。
张广民教授:腹膜后尾骨前肿物诊治分享
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张广民教授从骶尾部的解剖讲起,使大家对局部的组织结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随后结合一例病例诊疗历程及中国腹膜后肿瘤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张教授详细阐述了腹膜后肿瘤的检查与诊断等内容。张教授建议,对于骶尾部肿瘤,应由专业的、有经验的多学科团队来诊治,详细阅读分析其影像检查资料(1个月内的CT及MRI结果),确定肿瘤分期,评估切除难度、转移风险,谨慎选择治疗方式。术中做好病理采集,并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和分级由MDT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手术应达到肉眼完整切除(R0及R1切除)的目标,注意预防和减少围术期严重并发症。
韦业平教授:盆腔腹膜后肿瘤的诊疗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韦业平教授介绍,腹膜后肿瘤早期多无表现,晚期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胃肠道、神经受压、内分泌异常、泌尿系统的异常症状。由于病情复杂,其专科诊疗的归属常有纷争。超声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但不如CT的诊断准确,并且CT还可预测肿瘤的组织来源、了解肿瘤的生长情况,而MRI可提示肿瘤是否为神经来源,区分囊性和实性组织,评估手术的可行性。手术切除是治疗原发性盆腔腹膜后肿瘤的主要方法。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切除的范围应根据肿瘤性质、大小、部位、血供、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无转移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赵淑萍教授:妇科肿瘤与生育力保护
青岛大学附属妇儿医院赵淑萍教授介绍,妇科肿瘤患者生育力保护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压力、肿瘤患者的生存率、生育力保存、遗传、手术、环境等。针对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有不同的生育力保护措施。肿瘤患儿的生育力保存策略主要有卵巢皮质移植、卵泡移植、未成熟卵体外培养;成年女性肿瘤患者的生育力保存策略主要有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卵巢皮质移植、卵泡移植、未成熟卵体外培养。赵教授指出,妇科肿瘤患者的生育力保存需要妇科医生、肿瘤科医生、生殖科医生、内分泌医生和遗传/胚胎学家以及其他众多学科的合作支持。
吕雯教授:宫腔镜在子宫性不孕的应用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吕雯教授介绍,子宫性不孕是指因子宫因素导致的不孕症,在不孕症中占比逐渐增加。吕教授总结子宫性不孕的原因主要为以下疾病,包括宫腔粘连、子宫畸形、子宫粘膜下肌瘤、宫腔息肉、宫腔异物、子宫内膜炎、子宫憩室。吕教授分别描述了每种疾病合并不孕时的临床表现,并进一步介绍了女性不孕的几种检查方式,包括诊断性刮宫、子宫输卵管造影、宫腔镜检查、超声、X片等。其中,宫腔镜是诊断宫腔疾病的金标准,并且在诊断的同时,还兼具治疗的作用,在几种子宫腔疾病的诊疗中都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谢晓英教授:机器人外阴癌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谢晓英教授介绍,外阴癌的治疗方式选择需要根据肿瘤的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大小、位置、与邻近器官的关系、有无淋巴管及脉管的受累、腹股沟淋巴结有无转移、有无并发症及合并症来考虑。早期外阴癌以手术治疗为主,局部晚期外阴癌采用手术结合放疗治疗,晚期、转移病例可姑息、对症及支持治疗。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的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RAIL)是目前更加推崇的手术路径,术中机器人能够固定Trocar,使术野更加清晰稳定。RAIL还可通过机器人可腕转的内腕系统和三维可放大的视野帮助术者分离隧道,建立更大的操作空间。
主持风采
声明:本文由妇产科在线独家采编,经组委会审阅后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